DDS(Data Distribution Service) 中间件
最近项目中使用到了 ROS2 作为底层开发框架,而 ROS2 底层改为使用 DDS 来实现,因此这里对 DDS 相关的内容进行总结。
ROS2 选择 DDS 作为底层框架的原因及相关评估见 ROS on DDS。总结一下就是项目组认为 DDS 是一个定义良好的端到端的网络通信中间件,可以简化自己构建端到端中间件的工作量,包括代码的工作量和文档的工作量。而且这种已经规范化的中间件可以使 ROS 更好的被评审,审计以及更方便和其他系统互操作。
DDS(Data Distribution Service) 是由 Object Management Group (OMG) 最早于2004年发布的一种基于发布-订阅(publish-subscribe)模式的端到端网络通信中间件,它可用于实时系统中实现可靠,高性能,可扩展,可互操作的数据传输。
DDS 只是一个标准以及一套API定义,各厂商可以根据该标准实现自己的 DDS,这有点类似于 OpenGL。比较有名的 DDS 实现包括 eProsima FastDDS
,Eclipse Cyclone DDS
,RTI Context
,ADLINK Opensplice
等。ROS2 对它们的支持情况如下表所示:
详见: About different ROS 2 DDS/RTPS vendors。
可以根据需要配置 ROS2 使用不同的 DDS 实现。
DDS 标准定义见 About the Data Distribution Service Specification Version 1.4。
DDS C++ API 定义见 About the ISO/IEC C++ 2003 Language DDS PSM Specification Version 1.0。
DDS 是完全分布式的,没有中心节点,任何两个节点之间都是直接通信的,示意图如下:
为了实现这样的系统,首先要解决的是各节点的互相发现问题。DDS 本身并没有定义应该如何发现各节点,而是在 RTPS
中定义该行为。RTPS(Real-time Publish-Subscribe Protocol) 用来支撑 DDS 的实现,是 DDS 底层使用的协议,用来保证各种 DDS 的实现之间可以互操作。在 RTPS 中定义了两个独立的发现协议,分别是 PDP(Participant Discovery Protocol) 和 EDP(Endpoint Discovery Protocol),PDP 用于发现各参与节点,EDP 用于发现每个节点提供的所有端点(Endpoints)。PDP 的实现可以通过单播列表或者组播实现。RTPS 允许实现者实现不同的 PDP 和 EDP 协议,但是至少要实现 SPDP(Simple PDP) 和 SEDP(Simple EDP) 协议。关于协议的具体规定见 RTPS 规范。
在 ROS2 的实现中,默认采用的 DDS 实现为 eProsima FastDDS
。eProsima FastDDS 是 Apache2 的开源协议,代码托管在 github 上 eProsima/Fast-DDS。文档见 DDS API — Fast DDS 2.0.0 documentation。eProsima 提供的一张图可以很好的来表示 DDS 的实现原理:
可以看到,DDS 基于 Topic 来实现发布-订阅模式,而且没有中心节点。是一种很好的端到端分布式通信中间件。ROS2 使用它提供了面向机器人领域的开发框架。
DDS 仅提供给予发布-订阅模式的通信,有些框架对它进行了包装,在发布-订阅的基础上提供了RPC的能力,比如同样来自 OMG 的 DDS-RPC,以及来自 eProsima 的 eProsima RPC over DDS。
将基于发布订阅模式的 DDS 包装成 RPC 的方法如下:
每个 RPC 调用都会是用2个 Topic 来实现,一个用于发送请求,一个用于接收回复。更详细的信息可以参考官方文档。
总结
DDS 的目标场景在端上,致力于使端上的应用可以更容易的进行通信,由于它的完全分布式架构,可以方便的将端上的应用拆分为多进程架构,从而提高端的容错能力。从产品定位角度来讲,它和 Chromium 中的 mojo 都是端上的通信中间件,只不过 mojo 不强调分布式,内部集成了更多的特定于端上的机制,比如句柄的传输,消息的缓存等。但由于 mojo 生于 Chromium,目前官方并没有把它独立出来,所以用起来比较不方便。而 DDS 或许可以在简单的场景下作为 mojo 的替代品。
参考文档: